鐵甲工程機械網> 工程機械資訊> 行業(yè) > “慢火車”上,這位姑娘向旅客發(fā)出邀請……

“慢火車”上,這位姑娘向旅客發(fā)出邀請……

語音播報
點擊播放

晨霧未散,成昆鐵路沿線的陽坡村已人聲鼎沸。彝族口弦非遺傳承人莫洛金沙將銀排花別在領口,耳環(huán)在熹微晨光中搖曳生輝。她懷揣心愛的口弦,即將奔赴一場春日的盛會。

隨著大涼山彝鄉(xiāng)開耕活動啟幕,5633/5634次公益性“慢火車”載著各地旅客駛入越西縣普雄鎮(zhèn),開啟農耕文明與彝族文化的沉浸體驗 。

陽坡村的五彩梯田如鏡面般倒映著百人方陣的斑斕服飾。畢摩(彝族祭司)的誦經聲穿透云霄,玉米與蕎麥種子化作金色雨點灑向人群,游客們爭相伸手接住這象征“五谷豐登”的福澤。

“種子落入手心,就像把豐收的希望種進土地?!蹦褰鹕齿p撫掌心的谷粒笑言。

田埂間,耕牛在村民牽引下破開沉睡的泥土,泥浪翻涌中,普雄春耕正式開啟。彝族婦女手持秧苗,一邊吟唱古調,一邊以嫻熟手勢將嫩綠秧苗插入水田。指尖翻飛間,秧苗在水面排成詩行。

非遺舞臺隨即熱鬧起來。莫洛金沙輕抿口弦,三片銅簧震顫出古老的旋律?!暗谝淮蔚桥_時,閃光燈晃得我心慌,也不懂為何這么多人要看?!彼讣廨p撫簧片,笑意漫上眼角,“如今才明白——是這世界想聽彝家的歌?!?/span>

話音剛落,舞臺另一側響起月琴清亮的弦音,竹制馬布(竹制樂器)的嗚咽聲隨之纏繞。悠遠音色交織,在觀眾心頭激蕩出跨越千年的文化回響。

莫洛金沙的指尖不僅流淌口弦古調,還飛舞著五彩絲線——作為呷古村繡娘,她見證了這個距普雄站不足千米的村落,如何借5633/5634次“慢火車”的“引流效應”,發(fā)展為成昆鐵路上的“彝繡第一村”。村中修繕的彝族風情民宿與非遺工坊,讓游客得以深入觸摸千年彝俗 。

當繡娘們隨旅客登上返程的5633次列車,車廂內一排玻璃展柜瞬間吸引了她們的目光——柜中陳列著記錄成昆鐵路歷史的老照片,以及精巧的彝繡香囊、布偶。

“這是我繡的香囊!”莫洛金沙驚喜地指向展柜。原來,在鐵路部門的牽線搭橋下,呷古彝繡產品即將登上動車進行銷售,這趟“慢火車”則成了展示非遺文化的“移動櫥窗”。

“將菖蒲與艾草縫入‘羊角紋’繡片,寓意吉祥。”莫洛金沙23歲的妹妹莫洛里哈木向旅客們展示一枚獨創(chuàng)胸針,“靈感來自漢族姑娘的胸針,但紋樣是彝家的魂?!彼p撫針腳說道 。

車廂廣播忽然流淌出歡快的達體舞曲。繡娘們放下繡繃,紅藍裙裾旋成流動的彩虹?!皵[手要像風吹麥浪,踏腳要像春雷落地?!痹谀褰鹕持笇拢新每团c列車長吉布日哈挽手加入舞陣。旅客生澀的舞步與列車員矯健的騰躍交錯,引得眾人舉手機記錄這跨越山海的歡樂。

隨著5633/5634次“慢火車”穿行于崇山峻嶺,“非遺+鐵路+旅游”的新模式正悄然成型。旅客在“慢火車”上聽口弦、到工坊學彝繡、住民宿品坨坨肉......這列承載半個世紀溫情的“綠皮車”,已從“趕集專列”蛻變?yōu)槲幕瘋鞑サ摹耙苿诱箯d” 。

“這個月我們的民宿酒店正式運營,歡迎大家再來呷古!”分別前,莫洛金沙向依依惜別的旅客發(fā)出熱情邀約。

供稿:《人民鐵道》報業(yè)有限公司四川記者站(成都局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)

文圖:龔萱 茅磊 朱振文 王凌穎 伍秋明 余培胤 胡仲平 劉曉

編輯:林飛翼

審校:李孝佺



聲明:本文系轉載自互聯網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,請立即與鐵甲網聯系,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,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。

相關文章
我要評論
表情
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