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資源集中分布 - 核心省區(qū):銅礦資源高度集中在西藏、云南、江西、新疆、安徽、內蒙古六個省區(qū),占全國總儲量的76%(《Potential and future direction for copper resource exploration in China》)。 - 主要成礦帶: - 班公湖-怒江成礦帶:以斑巖型銅礦為主,如多龍礦集區(qū)。 - 岡底斯-藏南成礦帶:超大型斑巖銅礦集中區(qū)(如驅龍、甲瑪銅礦),累計銅資源量超3784萬噸。 - 西南三江成礦帶:云南普朗、德欽羊拉等大型斑巖銅礦(《做礦業(yè),中國的十五個成礦帶》)。 - 東天山-北山成礦帶:新疆土屋-延東斑巖銅礦帶(《新疆那里能夠找到千萬噸級的銅礦?》)。 2. 萬噸級礦山分布 - 西北地區(qū)(6個):新疆、西藏、青海、內蒙古巴彥淖爾(如多寶山銅礦)。 - 華東地區(qū)(5個):江西德興(中國最大露天銅礦)、安徽銅陵。 - 東北地區(qū)(3個):黑龍江、內蒙古呼倫貝爾(如烏奴格吐山銅礦)。 - 西南地區(qū)(3個):川滇地區(qū)(如拉拉銅礦)(《中國萬噸級銅礦山生產現狀》)。 3. 礦床類型與規(guī)模 - 斑巖型主導:占全國銅儲量的42%,集中于西藏岡底斯帶(超大型礦床如驅龍、朱諾)、云南普朗等地(《李建威等:中國16種重要礦床類型及研究進展》)。 - 中小型為主:大型礦床僅占2.7%,超大型礦床極少(如西藏多龍、驅龍)(《中國現在,非常缺銅!》)。 - 品位偏低:平均品位僅0.75%,富礦(>1%)占比16.2%(《Potential and future direction...》)。 4. 區(qū)域開發(fā)潛力 - 西藏:預測資源潛力超1.5億噸,玉龍、多龍、雄村-朱諾等基地已形成(《我國銅礦找礦取得重大突破》)。 - 新疆東天山:土屋-延東-玉海斑巖銅礦帶深部潛力大,有望突破千萬噸級(《新疆那里能夠找到千萬噸級的銅礦?》)。 - 南天山:庫孜貢蘇盆地砂礫巖型銅礦(如薩熱克)具整合開發(fā)潛力。 總結 中國銅礦山呈現 “西多東少、斑巖主導、品位低、規(guī)模小” 的地域特征,核心集中在青藏高原(西藏、云南)和西北(新疆、內蒙古),未來找礦重點在于西藏岡底斯帶、西南三江帶及新疆東天山等深部勘探(《中國斑巖銅礦成礦規(guī)律及找礦方向》)。
聲明:本文系轉載自互聯(lián)網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,請立即與鐵甲網聯(lián)系,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,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。
不想錯過新鮮資訊?
微信"掃一掃"